发布者:零点工作室 浏览次数:26
本 期 主 题
● 江苏高校牵头的2个协同创新中心通过第二批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
● 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统计表
● 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代表团到江苏调研“2011计划”实施情况
江苏高校牵头的2个协同创新中心
通过第二批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第二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苏高校牵头的2个协同创新中心通过认定。此次共认定2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科学前沿类4个、行业产业类11个、区域发展类4个、文化传承创新类5个,江苏2所高校牵头的协同创新中心分别是:南京大学牵头的“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东南大学牵头的“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全国共有“2011协同创新中心”38个,其中我省共有5个,数量位居全国省、市、自治区第二。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暂行办法》,“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工作包括高校申报、主管部门审核推荐、“2011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形式审查、专家初审、会议答辩、现场考察、“2011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综合咨询和领导小组审定等环节。我省南京理工大学牵头的“先进发射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牵头的“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农业大学牵头的“作物基因资源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河海大学牵头的“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矿业大学牵头的“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协同创新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的“直升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第二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初审认定,进入会议答辩环节。
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统计表 | ||||
序号 | 所在地区 | 中心数量 | 第一批数量 | 第二批数量 |
1 | 北京 | 9 | 4 | 5 |
2 | 江苏 | 5 | 3 | 2 |
3 | 上海 | 4 | 4 | |
4 | 浙江 | 3 | 1 | 2 |
5 | 湖南 | 3 | 1 | 2 |
6 | 天津 | 2 | 1 | 1 |
7 | 福建 | 2 | 2 | |
8 | 湖北 | 2 | 2 | |
9 | 陕西 | 2 | 2 | |
10 | 黑龙江 | 1 | 1 | |
11 | 安徽 | 1 | 1 | |
12 | 河南 | 1 | 1 | |
13 | 四川 | 1 | 1 | |
14 | 辽宁 | 1 | 1 | |
15 | 重庆 | 1 | 1 |
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序号 | 中 心 名 称 | 核 心 协 同 单 位 | 中心类别 | 所在 | 认定 |
1 |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 | 科学前沿 | 北京 | 第一批 |
2 |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 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 | 文化传承创新 | 北京 | 第一批 |
3 |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集团等 | 行业产业 | 北京 | 第一批 |
4 |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 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 | 行业产业 | 北京 | 第一批 |
5 |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考试中心、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 文化传承创新 | 北京 | 第二批 |
6 |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山大学等 | 文化传承创新 | 北京 | 第二批 |
7 | 先进核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清华大学、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 | 行业产业 | 北京 | 第二批 |
8 |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 | 行业产业 | 北京 | 第二批 |
9 | 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等 | 区域发展 | 北京 | 第二批 |
10 |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 | 文化传承创新 | 江苏 | 第一批 |
11 | 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 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等 | 区域发展 | 江苏 | 第一批 |
12 |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 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 | 区域发展 | 江苏 | 第一批 |
13 |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 | 科学前沿 | 江苏 | 第二批 |
14 | 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 | 行业产业 | 江苏 | 第二批 |
15 | IFSA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 | 科学前沿 | 上海 | 第二批 |
16 | 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 | 行业产业 | 上海 | 第二批 |
17 | 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 | 同济大学、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国家信息中心、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技集团公司52所、中科院电动汽车研发中心等 | 行业产业 | 上海 | 第二批 |
18 | 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 | 行业产业 | 上海 | 第二批 |
19 | 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浙江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医学科学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 区域发展 | 浙江 | 第一批 |
20 | 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 | 浙江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 科学前沿 | 浙江 | 第二批 |
21 | 煤炭分级转化清洁发电协同创新中心 | 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 | 行业产业 | 浙江 | 第二批 |
22 |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 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商飞公司等 | 行业产业 | 湖南 | 第一批 |
23 | 高性能计算协同创新中心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 行业产业 | 湖南 | 第二批 |
24 | 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江西农业大学等 | 区域发展 | 湖南 | 第二批 |
25 |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 | 科学前沿 | 天津 | 第一批 |
2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 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等 | 文化传承创新 | 天津 | 第二批 |
27 | 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 | 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 | 科学前沿 | 福建 | 第二批 |
28 |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等 | 文化传承创新 | 福建 | 第二批 |
29 |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 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郑州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等 | 文化传承创新 | 湖北 | 第二批 |
30 |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武汉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 行业产业 | 湖北 | 第二批 |
31 | 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 | 行业产业 | 陕西 | 第二批 |
32 |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 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等 | 行业产业 | 陕西 | 第二批 |
33 |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航科技集团等 | 行业产业 | 黑龙江 | 第一批 |
34 |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科学前沿协同创新中心 | 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国防科技大学等 | 科学前沿 | 安徽 | 第一批 |
35 |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 | 区域发展 | 河南 | 第一批 |
36 |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 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等 | 科学前沿 | 四川 | 第一批 |
37 | 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 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 区域发展 | 辽宁 | 第二批 |
38 | 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 | 重庆大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 | 区域发展 | 重庆 | 第二批 |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代表团到江苏调研
“2011计划”实施情况
10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组织高校代表团到江苏调研“2011计划”实施情况,倪培霖副巡视员和8所高校分管领导、科研处长20余人,分别考察了南京大学牵头的“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南京工业大学牵头的“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代表团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分管领导、协同创新管理部门负责人、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南京大学潘毅副校长、南京工业大学乔旭副校长分别代表牵头高校介绍了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经验,在科研组织模式、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科研评价、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和成效,以及地方政府、牵头高校的支持措施等。
本期报: | 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
送: | 江苏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省教育厅厅领导、副巡视员、机关党委书记 省教育厅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 |
发: | 江苏各高等学校、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 |
信息报送箱: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管理平台址: | dongyan@njau.edu.cn 张海珠、董 艳 025-83335545、83335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