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零点工作室 浏览次数:32
本 期 主 题
● 2014年度江苏高校协同创新工作信息报送综述
● 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完成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成功研制国家一类新兽药“重组新城疫病毒(A-VII株)灭活疫苗”
● 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圆满完成2014年度规划任务
● 卫星通信与导航协同创新中心通过自立科研项目凝聚方向开展协同创新
● 先进纺织工程技术中心取得突破性产业化科研成果
2014年度江苏高校协同创新工作
信息报送综述
2014年,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协同创新工作信息报送制度,编印工作简报,开通网站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进展。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印发《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工作简报》9期,共录用信息29篇,其中: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信息14篇、高校报送信息15篇。据统计,南京师范大学录用3篇,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分别录用2篇,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淮阴师范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高校分别录用1篇。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网站专栏共发布信息112篇,其中: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信息41篇、高校报送信息75篇。据统计,江苏师范大学录用12篇,苏州大学录用7篇,扬州大学录用6篇,南京师范大学录用5篇,河海大学录用4篇,南京中医药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常州工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各录用3篇,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大学、常州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校分别录用2篇,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8所高校分别录用1篇。
部分高校和协同创新中心编印了简报,如苏州大学“2011计划”办公室印发《协同创新综合信息》4期,南京邮电大学牵头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印发《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发展动态》11期,江苏师范大学牵头的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印发《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简报》4期,江苏师范大学牵头的先进激光技术与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印发《江苏省先进激光技术与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简报》3期等。(以上为12月31日之前报送的信息统计结果)
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完成的成果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东南大学牵头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为主完成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当年度江苏省获得的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东南大学面向新型建筑领域重大需求,协同单位同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组建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中心咨询委员会主任吕志涛院士带领科研团队,针对预应力技术发展中的科学问题及其在重大工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在30余项科研计划项目的支撑下,从结构基础理论、新型结构体系、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装备等方面着手,深入、系统地开展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实现了预应力结构理论、病害控制、抗震减灾、核电安全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取得的主要成果构建了以13部国家标准为支撑的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标准体系,已应用于南京奥体中心超大面积平台、苏通大桥连续刚构、福清核电站、上海磁悬浮、青岛液化天然气储罐、沙特 SCC 筒仓等百余项重大工程,近 3 年新增产值41亿元;建设了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创新基地,引领我国预应力的科技发展。
1月13日,江苏省省委书记罗志军接见了江苏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代表时指出,吕志涛院士研究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在江苏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大有用武之地,要大力开展协同创新,积极服务江苏建设。
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成功研制国家一类新兽药“重组新城疫病毒(A-VII株)灭活疫苗”
2014年12月18日,由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刘秀梵院士及团队联合攻关获得的国家一类新兽药——“重组新城疫病毒(A-VII株)灭活疫苗”成果发布会暨家禽重要疫病防控论坛在中心牵头高校扬州大学召开。农业部科教司、新城疫(ND)公益行业专项承担单位、10余家国内较有影响的疫苗生产及家禽养殖龙头企业和相关媒体代表出席会议。
这一成果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获得的疫苗种毒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该成果的广泛应用,必将会为推进我国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更加安全的保障。
据悉,为解决我国免疫鸡群中所存在的非典型性ND普遍流行的问题,刘秀梵院士科研团队着手进行基因VIId型ND病毒新疫苗的研发,建立了首个ND强毒株的反向遗传技术平台;从分离的百株NDV强毒中筛选出遗传稳定、生物学特性优良的基因VIId亚型毒株作母本,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成功研制出了基因VII型NDV致弱株A-VII;进行了重组ND病毒(A-VII株)灭活疫苗中间试制、质量研究、临床试验及新兽药注册初审、质量复核、复审,最终于2014年11月17日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重组新城疫病毒(A-VII株)灭活疫苗”是与当前流行株完全匹配的新型ND疫苗,也是国内首个将减少排毒作为效检质量标准的ND疫苗。
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圆满完成2014年度规划任务
常州大学牵头的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光伏行业高端化发展需求,整合优化配置自身资源,创新产学研有机结合机制,联合了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积极从事光伏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共同绘制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努力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2014年,通过中心的培育组建,中心及各分中心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明显特色的标志性和原创性科学成果。
一是科研项目立项基本完成规划任务。丁建宁教授团队共获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青年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主任基金项目1项,省产学研前瞻性研究项目1项,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项,省青年基金项目2项。中心及各分中心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个,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中心全年共发表论文166篇,授权发明专利52件。
二是重大技术取得突破达国际领先水平。分中心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次刷新世界纪录。2014年4月,由中心、天合光能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研发的新型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经德国Fraunhofer CalLab实验室独立测试,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4.4%,创造了世界IBC晶硅太阳电池的崭新纪录;同年10月,经德国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测试,其自主研制的高效单晶硅太阳电池片制备的光伏组件,其峰值输出功率高达335.2瓦,创造了P型单晶硅组件新的世界纪录;11月,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测试,其自主研发的大面积(156×156 mm2)工业级多晶太阳电池以及P型与N型单晶太阳电池刷新世界纪录。
三是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分中心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为扬州晶澳光伏技术有限公司的一类晶硅电池片研制的的纳米ZnO作为抗反射膜,有限减少了光能损失,使电池片的效率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为企业带来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分中心华南理工大学针对现有光伏发电效率低的问题,进行了光伏光热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及实验研究,提出液冷式光伏光热一体化的结构并且深入研究铝平板热管式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的传热机理,构件实验平台,为相关企业创造了6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卫星通信与导航协同创新中心
通过自立科研项目凝聚方向开展协同创新
解放军理工大学牵头的卫星通信与导航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快速响应卫星系统及应用研究”方向,面向协同单位组织实施自立项目;结合各协同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学科优势,设置了通用项目。自立项目指南包括“总体类”、“平台和测控技术”、“有效载荷技术”、“应用技术”等4大类。
经专家评审,中心共批准实施19项自立项目。通过自立项目的实施,项目承担单位进一步聚焦研究方向,明确了研究目标和内容,集中攻克关键技术,为后续开展协同创新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先进纺织工程技术中心取得
突破性产业化科研成果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先进纺织工程技术中心蔡永东教授项目组联合江苏大生集团公司技术骨干,成功研制出一款丙纶短纤矿山过滤用帆布,该成果近期通过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矿山过滤用纺织品是产业用纺织品中的一类主要产品,其采用丙纶纤维为原料,经纺纱、织造制成丙纶短纤过滤帆布,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和良好的市场前景。项目组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在原料规格选择、专用抗静电助剂开发、纺纱与织造工艺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成功采用丙纶短纤经转杯纺纱机纺制成的丙纶短纤纱再织成过滤帆布,使过滤帆布具有无毒、无味、耐酸、耐碱、耐有机化学溶剂、不吸水等特殊性能。研发出丙纶59tex转杯纱,提高丙纶过滤帆布的产品档次,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已取得发明专利2件,制定产品标准1项,可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生产。
本期报: | 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
送: | 江苏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省教育厅厅领导、副巡视员、机关党委书记 省教育厅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 |
发: | 江苏各高等学校、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 |
信息报送邮箱: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管理平台网址: | dongyan@njau.edu.cn 张海珠、董 艳 025-83335545、83335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