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简报2015年第5期(总第14期)

发布者:零点工作室 浏览次数:102



   

 全国首届协同创新制度与文化建设研讨会召开

 曹卫星副省长在全国首届协同创新制度与文化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曹卫星副省长在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议上的讲话

 首届协同创新制度与文化建设研讨会徐州共识

全国首届协同创新制度与

文化建设研讨会召开

为推动高校综合改革,提升创新能力,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态势及走向,探讨协同创新制度与文化建设的理论问题,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和江苏师范大学共同发起举办的全国首届协同创新制度与文化建设研讨会于72日至3日在江苏徐州隆重举行。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曹卫星,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教育部语言应用研究所所长张世平,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副司长王洪元,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黄红武,江苏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孙曙平等领导出席研讨会。来自全国56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共150余人参加研讨会。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曹卫星、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副司长王洪元分别发表重要讲话。曹卫星副省长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江苏工作的教育部和国家有关单位、高校院所及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协同创新是当代创新理论的核心理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推进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建立新机制,形成协同创新的制度与文化,关键是要做到三个坚持、深化三项改革 一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改革动力机制;二是坚持以开放为取向,改革协同机制;三是坚持以共赢为方向,改革评价机制。他希望以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张东刚司长主要从人文社科的角度讲述了如何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时期要比以前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制度革命、需求导向、价值引领等五个方面。他指出要通过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形成良好制度,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的五大能力。

王洪元副司长围绕深化高等学校综合改革阐述了四个问题: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突出问题;二是坚持正确方向,严把改革要求;三是既改事又改制,注重改革实效;四是践行三严三实,操作综合改革。他指出,综合改革是深水区的改革,主要是啃硬骨头,必须坚持原则标准,做到真改实改善改,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效果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次会议以推动综合改革 提升创新能力为主题,围绕打破创新发展壁垒、形成制度执行范式、加强协调文化建设等议题,发表主旨报告并开展分组交流,最终达成《首届协同创新制度与文化建设徐州共识》,全面促进国家创新能力提升。

  研讨会期间,江苏师范大学牵头的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召开了理事会议。 

曹卫星副省长在全国首届协同创新

制度与文化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

非常高兴参加由《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社主办、江苏师范大学承办的首届协同创新制度与文化建设研讨会,与大家一同探讨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的若干重要问题。首先,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江苏工作的教育部和国家有关单位、高校院所及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协同创新是当代创新理论的核心理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指出,江苏科教资源丰富,研发力量雄厚,要用好这些优势,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同时,总书记要求我们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可以说,协同创新正是这一创新机制的具体形式和关键举措。

江苏建有全国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现有普通高校137所,在校大学生183万人,高校中的两院院士超过全省总数的80%****人才超过全省总量的60%,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接近全省总数的90%。与此同时,江苏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85%,总量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8。如何协同高校和企业创新资源,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企业市场优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江苏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在教育部的指导支持下,启动实施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分2批共立项建设59个、培育建设12个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同时大力实施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和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省财政每年安排近20亿元支持三大专项,为提升高校内涵建设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真正将高校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建立新机制,形成协同创新的制度与文化,我觉得关键是要做到三个坚持、深化三项改革。一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改革动力机制。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决定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要避免陷入就研究而搞研究”“就论文而发论文”“就获奖而获奖的误区,从根本上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进一步畅通渠道,要与行业企业一道找准需要实现的科研目标、达到目标的路径、路径上的关键技术节点,用共同目标凝聚和激发各方主体的创新动力。要统筹考虑各协同体的不同利益诉求,消除合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障碍,努力产生功能倍增效果。二是坚持以开放为取向,改革协同机制。协同创新不是封闭的自我创新,任何一个创新主体都无法控制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必须依靠其他主体提供支持才能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协同创新效应。要逐一解决重大问题,创造一流成果,集聚高端人才、优秀资源,广泛吸纳高校院所、行业产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共同参与,实行以中心为平台、以任务为牵引的人员聘用方式,建立健全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共享机制。并从形式、内容、层级上全方位设计协同创新中的制度模式和结构体系,努力实现人才、项目、平台的高度融合。三是坚持以共赢为方向,改革评价机制。产学研协同,不能搞拉郎配,应该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利益的扭合、市场的融合。要把重点放在共享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上,力争形成利益共同体,真正依靠风险分担和利益分享机制保障项目实体化、高效化运作。要完善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更加突出原始创新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实效。同时注重外部评价,加快建立政府评价、独立性机构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各位来宾,同志们,如果说创新是发展的需要,那么协同创新就是时代的选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以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在江苏期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曹卫星副省长在语言能力

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上的讲话

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上午,我们一同出席了首届协同创新制度与文化建设研讨会。大家围绕打破创新发展壁垒、形成制度执行范式、加强协同文化建设等议题,深入探讨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关键问题,取得了重要共识和成果。下午,江苏师范大学接着举行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会议,具体研究讨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我觉得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刚才,协同创新中心负责同志汇报了有关情况。这里,我简要讲些意见,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江苏师范大学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优势学科、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品牌专业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阶段性成效。特别是依托语言文学这一优势学科,协同20多名院士、长江学者领衔的团队,组建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产出了一批重要的创新性成果,为去年世界语言大会的筹备和举办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应该说,语言能力研究是当前国际科学的前沿领域,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特殊意义。江苏师范大学牵头组建的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汇聚着语言文学方面国内一流的高校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注重研究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充分发挥高校院所学科、人才、平台优势和企事业单位研发、资源优势,既体现了优势学科的合作,又体现了行业系统的合作,对提升我国语言能力研究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江苏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切实为协同创新中心改革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就是要集聚领军人才,培育重大成果,获取社会支持,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可以说,协同创新是实现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高效结合的催化剂,是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融合的重要途径。希望江苏师范大学及协同创新各方树立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调动优势资源,实施特区建设,真正把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文化传承发展的引领阵地。具体到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在落实三个坚持、深化三项改革中,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要汇聚创新要素。以中心为平台、以任务为牵引,广泛招引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拔尖人才,注意延揽一批国内外优秀创新团队。要对协同创新中心依托的学科专业在岗位设置、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等方面给予倾斜,进一步增强中心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要集聚社会资源,激发资本、信息和技术等各方面活力,加快实现从个体到多元、从封闭到开放的战略转型。二要创新体制机制。这次理事会将审议中心有关体制机制改革文件,各协同方面要准确把握协同内涵,始终贯彻改革精神,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有利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路子、新模式。改进项目组织方式,创新科研团队组织结构,完善绩效评价办法,逐步形成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上下游贯通和创新链与产业链相互融合的良好局面。三要强化研发应用。着眼语言能力建设这一战略任务,开展协同攻关,力求突破支撑发展的重大理论和技术瓶颈。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研发应用平台,推动更多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制定和推广相关语言能力标准,力争成为语言能力建设的国家级智库。四要放大综合效应。江苏师范大学要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在若干领域打造高峰、构筑优势、形成品牌,不断加快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特别是要进一步增强人才、学科、科研三者之间的协调互动,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带动学科群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真正为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相信,在江苏师范大学和各协同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江苏师范大学的发展一定能够实现新的更大跨越!

谢谢大家。

首届协同创新制度与文化建设研讨会

“徐州共识”

推动综合革 提升创新能力——首届协同创新制度与文化建设研讨会201572日至3日在江苏徐州召开。会议围绕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背景下,高等学校如何建立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如何以制度执行范式和文化建设推动创新能力提升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达成以下共识。

一、建立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高校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动力和关键举措,其主要任务和重要突破口之一是体制机制改革。改革必须立足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这一基本属性,通过体制机制的调整与创新,使各方面办学要素有机统一、形成合力,实现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要充分激发高校创新能力、办学活力,着力打造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制度体系。重点突破高校内部及其与外部间的体制机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健全完善组织架构、资源配置、国际合作、考核评价等诸项制度,以此推进深化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教育资源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提高办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

二、打造先进的协同创新制度执行范式与文化,全面构建高等学校创新发展新格局 

当前,推动建立创新创业新局面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必然选择。高等学校创新格局的构建必须从突破思想障碍、制度藩篱以及文化拘囿入手,全面服务于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

要围绕重点任务和重大需求,强化对协同创新制度执行范式与协同创新文化的探索研究和总结凝练。以协同文化调适创新主体的价值理念与行为选择,以机制性互动促成创新效益的质变与增值,形成高度配合、高效运行、充满活力的制度执行范式,打造以共荣共生为共识的价值取向、以互助互补为习惯的行为准则、以协作协同为战略的运行模式,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高度融合,实现高等学校创新发展的提档升级

三、承担高等教育历史重任,全面促进国家创新能力提升

在社会经济新常态下,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充分发掘学科、人才优势以及社会服务的多功能特性,促进各类创新资源与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自觉担当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历史使命。

要建立高校与社会全面协同的创新模式,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注重原始创新和前沿突破,面向国家需求,强化科教融合,依托优势学科群,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等开展深度合作,聚焦问题、探索路径、提升能力、推动发展,加快集聚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能量。

本期报

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送:

江苏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省教育厅厅领导、副巡视员、机关党委书记

省教育厅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

发:

江苏各高等学校、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

信息报送邮箱: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管理平台网址:

dongyan@njau.edu.cn

张海珠、董艳

025-8333554583335170

http://www.ec.js.edu.cn/col/col11341/index.html